这一战痛打沃尔玛,都安静了,特朗普很坏路透社“更坏”

你有没有这种感觉?去超市买东西,价格看着没涨,可拿回家一用,总觉得质量差点意思。纸巾薄得像蜘蛛网,牙膏挤两下就没影儿了。最近沃尔玛摊上事儿了,听说因为美国加了关税,这家伙直接找中国供应商撒气:降价!关税成本你们自己扛!结果供应商不干了,闹得鸡飞狗跳,连商务部都盯着看了。我寻思,沃尔玛这“天天低价”的招牌打了这么多年,不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吧?这事到底咋回事,咱得好好唠唠。

说起沃尔玛,老百姓心里都门儿清。这家伙1996年一脚踏进中国,靠着“便宜到家”的招数,嗖嗖地开了店。到2010年,全国快300家门店了,逛一圈跟不要钱似的。我有个朋友,推着购物车在沃尔玛转一圈,满满一车日用品才花200块,回来直夸:“这日子过得真省心!”那时候,沃尔玛就是个“抠门大师”,愣是把价格压得比谁都低,硬生生在中国站稳了脚。

可好景不长,电商来了,京东、淘宝杀得热火朝天,本地超市也学聪明了,沃尔玛的地盘儿开始缩水。

从2020年起,关店的消息就没断过,北京五棵松那家店说没就没,到2023年全国关了80多家。这是咋了?低价招牌不灵了?还是另有隐情?别急,咱接着往下看。

这事还得从特朗普那场贸易战说起。2018年,美国对中国商品加了25%的关税,沃尔玛这种靠进口货吃饭的零售商可倒了霉。据说光这一下,沃尔玛一年得多掏20亿美刀的成本。这钱从哪出?涨价?门都没有!沃尔玛的命根子就是“低价”,涨价不就砸自己饭碗吗?于是他们眼珠子一转,把账单甩给了中国供应商:你们降价吧,顺便把关税扛了,哥们儿还得赚钱呢。

这招够狠吧?美国零售联合会算了笔账,关税这几年让美国老百姓多花了570亿刀,沃尔玛这是想省钱省出花儿来。可你说,这账算得精,未必算得聪明。供应商也不是泥捏的,谁乐意当冤大头啊?

想象一下,广东东莞一家小厂,老板好不容易接到沃尔玛的订单,本来利润就薄得跟纸似的,现在还得降价扛税,老板气得拍桌子:“这活没法干了,爱找谁找谁去!”这话可不是瞎说。中国供应商啥实力?世界银行说了,2022年中国制造业占全球31%,美国才16%。

疫情那会儿,别人还在家发愁,中国厂子加班加点生产口罩、防护服,出口量到30%,硬是把全球供应链撑起来了。

你说沃尔玛咋想的?这么牛的合作伙伴,你不当宝供着,还拿鞭子抽?经济学家张教授直摇头:“沃尔玛这是低估了中国供应商的底气,人家完全可以掉头找新买家。”我看啊,沃尔玛这回是“偷鸡不成蚀把米”,惹毛了供应商,等于给自己挖坑。

说到这,我想起个事儿。还记得韩国乐天超市不?2017年因为“萨德事件”,在中国被抵制得灰头土脸,2018年112家店全关了。结果呢?乐天这几年跟霜打的茄子似的,2020年亏了2.4亿人民币,2023年还裁了15%的员,东南亚的扩张计划也黄了。这教训够惨吧?丢了中国市场,乐天直接从二楼摔到地下室。

沃尔玛呢?现在是没丢市场,可逼急了供应商,跟丢市场有啥区别?中国这块大蛋糕,谁离了谁能活得好?我看沃尔玛得掂量掂量,别“捡了芝麻丢了西瓜”。更别提它还有个山姆会员店撑门面,真把供应商得罪光了,山姆的好日子还能有几天?

说到山姆,那可是沃尔玛的“亲儿子”。截至2024年10月,中国53家店,400万会员,上海浦东那家店一年卖20亿,简直是“低价高质”的活招牌。我有个朋友,每次去山姆都扛一堆东西回来,牛肉卷、蛋糕、坚果,回来美滋滋地说:“这价格,这品质,值!”可你知道不?这光鲜背后,供应商可没少流汗。

听说山姆曾把一家食品供应商的利润压到5%以下,行业平均10%-15%呢!这不跟现在逼中国供应商降价一个路数吗?

我看啊,山姆这金光闪闪的招牌,底下全是供应商咬牙撑出来的。沃尔玛要是还这么玩命压榨,早晚“聪明反被聪明误”,供应商一拍屁股走人,山姆还能不能牛下去还真不好说。

沃尔玛这回算是给自己出了道难题。逼供应商降价,短期看是省了钱,可长远看,供应链断了,市场信任没了,哭都来不及。我给沃尔玛支个招:别老想着“杀鸡取卵”,跟供应商好好合作,赚点辛苦钱不丢人。毕竟这事闹大了,最后买单的还不是咱们这些老百姓?超市东西贵了,质量差了,谁乐意啊?低价是门好生意,但别把路走窄了。

(免责声明)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事件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!

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